一、物流业运行速度趋稳,结构调整步伐加快。
“十二五”时期,宏观经济关注重点转移到“调结构”、“转方式”上来,物流业面临的需求主体、供求结构和服务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,逐步从追求数量的扩张,转向质量的提升。物流业运行增长速度有所放缓,重点将转移到运行效率的提升和存量资源的整合上来。低成本、粗放式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被高效率、精益化的现代物流模式取代;大规模、扩张式的资源投入方式将被功能性、集约化的资源整合模式取代,物流业加快从初级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过渡。从需求结构来看,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落实,与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将大幅上升。这对物流服务能力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二、企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,一体化解决能力成为竞争焦点。
我国物流业是一个充分竞争、全面开放的市场,企业竞争的焦点在服务能力的提升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客户需求层次不断提升,物流企业加快通过服务升级实现转型发展。传统的以单一功能、价格竞争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,专业化、一体化、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得到快速发展。物流企业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网络布局,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,从提供简单外包服务向全面推行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。方案的知识储备、规划设计和执行运作成为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上下游企业间加快构建战略合作关系,企业伴随客户成长实现自身价值。
三、上下游产业关注物流瓶颈,物流投入力度加大。
“十二五”时期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,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时期阶段。制造业、商贸业和农业产业基础初具规模,下一阶段的重点将放在存量资源整合上,加快发展方式转变。物流作为继资源、劳动力后的“第三利润源”,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点。制造业、商贸业和农业将加快提升现代物流的战略地位,加大对自身物流人员配备、仓储设施、技术装备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,弥补物流短板,实行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。通过物流流程优化、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,挖掘物流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创新功能,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,推动产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。
四、各类企业加快联动发展,加紧融合渗透和跨界经营。
当前,世界经济的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,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进入深度融合阶段。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连接上下游,沟通产供销的关键环节,将加快从销售物流向生产和采购物流延伸,从厂外物流向厂内物流发展,提高自身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管理能力。制造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和主导环节,将加快向价值链上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领域延伸,带动制造业的“服务化”转型,从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转型发展。商贸企业作为供应链中最接近客户的环节,将加快从初级物流服务向综合物流管理转型。加大物流领域投入,加强物流资源控制,提升物流管理水平,把物流短板转变成自身核心竞争优势。
五、物流市场经营风险加大,兼并重组步伐加快。
近年来,我国原材料、劳动力、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,通胀压力持续加大,融资环境短期内难以好转,企业经营普遍面临较大困难。传统物流业是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对能源消耗使用比例较高、利用效率较低,且市场议价能力不强,导致经营风险快速上升,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。与扩大内需战略和提升产业体系相关的快递、冷链、医药、零售等物流领域面临兼并重组机遇。由于土地资源紧缺,仓储设施将成为稀缺的物流资产获得资本市场追捧。物流、制造、商贸企业将利用政策优势,加快并购优质资产,完善自身物流服务网络,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六、金融与物流更加紧密结合,企业迎来 “上市”热潮。
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三流合一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,物流与金融的结合更加紧密。物流金融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,将为产业持续创造高附加值。企业加快由代收货款、代理结算、仓单质押、融资监管等物流金融服务,向贸易、物流和金融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延伸,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优势,提高供应链掌控能力。为抓住市场快速发展的机会,市场表现优异的物流企业正在酝酿新一轮上市热潮。利用资本市场吸收社会资金,实现规模裂变和赶超发展,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,迅速跨入大型企业的行列。
七、区域物流协调发展,集聚效应加快显现。
“十二五”时期,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。西部大开发、中部崛起、东北振兴、东部率先发展等总体战略加快推进,国家批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,催生和带动了物流集聚区的快速发展。东部地区物流集聚区初具规模,将把重点放在集聚效应的发挥和合作潜力的挖掘上。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,将加大物流网络规划和建设力度,提高物流配套能力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。区域间物流一体化合作将走向深入,逐步打通从内陆到沿海再到国际市场的物流通道。此外,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,城市物流与交通、资源、环境等的矛盾日益突出,为城市服务的物流集聚区开始发力。
八、新技术应用对物流业带来深远深刻影响,有力支持物流业转型升级。
近年来,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新技术引领的新一轮信息化变革逐步开始产生效果,物流业将成为重要的应用领域。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,单位使用成本将急剧下降。运输、仓储、装卸作业的可视化、精确定位和实时感知,将推动实现物流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,智慧物流网络加快构建。云计算技术的应用,将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,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步伐,建立协作共享的商业服务模式。此外,以智能交通、甩挂运输、托盘共用、全球定位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,将有力支持物流业实现转型升级。
九、农产品物流、绿色物流、应急物流等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物流领域,将获得更多支持。
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几代人奋斗的目标。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,物流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,转变农产品流通方式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。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,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。随着节能减排、低碳环保技术和法规的加快推广,物流在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。我国也是一个灾害大国,防灾减灾工作压力较大。未来随着应急物流相关规划的出台和落实,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将全面铺开。
十、物流政策加快有望进一步落实,物流管理体制逐步完善。
目前,业界对“国九条”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充满期待,也寄予厚望。同时,由于物流业复合型产业的特征,涉及的领域多,政策交叉与政策真空难以避免。因此,贯彻这些政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协调、逐步完善的过程。随着国家对物流业重视程度加深,一个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体制将加快形成,政策的衔接和对应将得到加强。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税收、交通、土地、财政政策将逐步出台并真正落实,不利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得到清理和调整。一个统一、公正、透明的现代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将加快推进并逐步建立起来。